垃圾桶顧名思義就是裝垃圾用的。雖然現在它的外型千變萬化可它的作用一直沒變,有了它的存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清潔干凈,遠離了臟亂和疾病。
現在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們發現很多垃圾桶是空的,最多也就裝一半,為什么?因為垃圾桶的外面和兩米范圍內堆得到處都是,大家都沒有把垃圾丟在垃圾桶里面。
問題來了,大家光知道垃圾應該放在“某個地方”而沒有放對地方,看來這應該怪安裝垃圾桶的時候沒有派專人站在旁邊教大家怎么放了。這很自然就讓人想到責任和公德心:一個社會和群體,責任是維系大家正常社交活動的基礎,醫生的責任救死扶傷,老師的責任教書育人,警察的責任懲惡揚善,人人守責才能次序不亂、國泰民安。公德心則是大家自覺去遵守各自應該承擔道德責任的一種行為表現,它沒有條文闡述“公道自在人心”是它最直接的表達。但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不能去違背它,一旦有誰沒有這樣做則會引起系列的社會“不良反應”。有人會隨地方便,有人會占道私用,有人會違章行車等等,最終這樣的惡果循環往復帶來更大的麻煩。當然這不是犯罪,不用負法律上的責任,所以很多人便心安理得地認為他這樣做理所當然。公德心更多強調的是自覺性而不是約束力。所以,丟在垃圾桶外面的垃圾仍然每天都會增多,而范圍可能會越來越廣,而垃圾桶有可能空空如也,因為大家習以為常地認為丟在外面是應該的而自己丟在里面反而不是很好,反正不能做太突出的那個人。
這個社會往往需要更多那些“出頭之鳥”,因為只有不人言亦言、不隨波逐流才能糾正歪風、宏揚美德。他清楚的看到因為丟在外面,野狗、拾荒者會弄得一塌糊涂臭氣熏天蒼蠅亂飛,嚴重影響大家的行走和味覺。可是大家都這樣認為:不是有清潔工人清理嗎?不用太當回事,怪了,清潔工人難道還兼職指導大家應該怎樣正確丟垃圾嗎,再說他們的工作又不是專門幫“你”善后的。你看,本來很簡單的:只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面看到有人放到外面提醒一句,而不是劃出優美的弧線從幾米外拋過來。可是大家楞是沒說,因為他自己也正是那樣做。往往這樣做的人都所謂的“大人”反倒是他們所謂的“小孩”很認真地把丟在地上的雜物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結果還招來“大人”們的一頓數落。
看來亂丟、亂放垃圾的習慣他們一定要從小做成的吧。大家麻木到了這樣的地步。所以看到失主獨自一人奮力奮力追小偷時千萬不要覺得奇怪,因為那里警察應該做的,不是平頭老百姓。卻不知這樣人人放任的結果是總有一天那個獨自追趕的人會是自己,大家認為有那么多人,那會那么快就輪到自己。有時候大喝一聲、搭一把手其實不是幫別人,那恰恰是在幫自己。
舉手之勞改變的不僅僅是心態。垃圾桶的做用就應該裝滿垃圾而不應該讓它空著。